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白酒、烧酒,事实上在元朝才开始真正出现,元朝人在酒业酿制上最大的贡献,就是从欧洲和中亚引进了蒸馏酒法,并结合传统的酿制工艺,制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谷物蒸馏酒,推动了中国造酒工艺的大变革。尽管现在也有学者持有不同观点,认为蒸馏酒起源宋代,但主流观念还是认为蒸馏酒在元代初现。
民族大融合以及蒸馏酒法的传入,推动了黄酒、烧酒、果酒、奶酒四种酒类的不断演变。这其中,黄酒历经从浊酒到真正意义上的黄酒酿成,其酿造工艺已臻完善,呈现黄色或红色,在元朝占据了主导地位。这种米酒的黄色形成,是中国发酵酒的质量转换标志;烧酒则大不同于唐宋时期的“烧酒”叫法,成为真正意义的“蒸馏酒”。元朝的烧酒,采用的是与黄酒类似的发酵方法,只是在发酵后再增加一道蒸馏工艺。这种先用酒曲发酵,再蒸馏曲酒的做法,应为元代人首创,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。
元朝蒸馏酒的引入为酒业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,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元人酿酒的能力,大大提高了酿制白酒的度数(度数大概在 20 度到 40 度之间),也改变了传统酿酒的单一发酵模式。随之而来的,是中国的饮酒风俗,也随着高度酒的出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历代关于蒸馏酒起源的观点,不尽相同,但最有依据的还属元代,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。他在中写道:" 烧酒非古法也,自元时始创。其法用浓酒和糟,蒸令汽上,用器承取滴露,凡酸坏之酒,皆可蒸烧"。
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。如《饮膳正要》,作于1331年。故十四世纪初,我国已有蒸馏酒。但是否自创于元代,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。但无论如何,蒸馏酒的应用,在中国酒文化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