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宜宾“中国白酒文化节”已成为四川十大民俗文化节之一,也成为整体提升宜宾白酒产业影响力的有力方式。即将开幕的2015年“中国白酒文化节”又将成为备受关注的宜宾年度大戏。
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能有如此庞大的白酒产业?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让宜宾每年走“白酒文化节”之路?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制约了宜宾白酒企业的发展?一系列什么样的措施让宜宾白酒产业能转型发展?
历史 四千多年酿酒史
浓香型白酒发源地“中国白酒之都”宜宾,一座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,近4000年酿酒史,位于大西南名酒带中心的古城,历来被列为全球同纬度地带最佳酿酒地区,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,历代均有佳酿问世。
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商周时期,宜宾的“僰”民族就学会了人工酿酒,酿出了名为“蒟酱”的酒和窨酒,开创了西南古僰道酒文化的先河,故有“僰道酒香三千年”之说。唐代的“重碧酒”即为当时的官定名酒。宋代的“荔枝绿”、“姚子雪曲”等美酒备受文人墨客推崇。
到600多年前的明代,宜宾人酿造了闻名于世的“杂粮酒”,其窖池至今仍由五粮液集团使用,是目前国内窖龄最长的酿酒老窖。1909年,“杂粮酒”正式命名为“五粮液”。
2009年,中国轻工业联合会、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宜宾市“中国白酒之都”荣誉称号。2010年“宜宾酒”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辉煌 县县有好酒
产量多年成倍增长
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,宜宾白酒曾连续多年保持成倍增长。2012年前的“黄金十年”推动宜宾白酒得到快速发展。白酒产量由1978年36个酒厂的6261千升(含泸州市共17个县、市)到2014年近300个酒类生产企业的53.68万千升(不含泸州市共10个区、县),占全省同行业的16%,占全国白酒行业的4.5%。销售收入由几百万元到785亿元;利润总额由占全市工业的5%发展到占60%左右,近20年来稳占全省同行业的半壁河山,占到全省50%左右,占全国白酒行业的15%以上。宜宾名优白酒出口交货值长期保持占全国白酒出口总额的80%以上。
“县县有好酒,处处飘窖香。”在宜宾,任何一个区县都能找出一个代表性的酒企,这些酒企与中国名酒、世界名酒五粮液独树一帜,交相辉映,让白酒产业带异彩纷呈。高洲、叙府、红楼梦、华夏春、吉鑫、君子、竹海、新宇、长兴、金南福等宜宾十家酒企被誉为“十朵白酒金花企业”。这些企业不断加大投入,注入文化灵魂,各具发展特色。
现状市场持续低迷
白酒产业面临诸多困难“因白酒产能过剩和市场持续低迷,宜宾白酒产业现阶段也面临着诸多问题。”宜宾某酒企负责人介绍,目前,各企业出现了减产、半停产或停产,生产经营困难情况。由原酒品质优势向品牌瓶装酒转变的步伐缓慢,原酒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提升。
随着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,白酒企业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。部分企业还处于稳守与等待的被动局面之中,内生性创新动力不足。
此外,资金普遍紧张也是企业面临的问题。企业因技改和库存挤占了庞大的流动资金;二是由于销售困难,贷款拖欠现象依然大量存在,企业资金回笼速度缓慢;三是融资贷款越发困难。
措施 新常态新思维
强推名优白酒转型发展
为了解决问题,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引导下,宜宾创新举措,强力推进名优白酒产业转型发展。
宜宾开创了“原酒质押贷款”、“窖池抵押贷款”等融资新模式,帮助企业解决调整期的融资困难;创新设立“宜宾市白酒企业互助资金”,多数重点白酒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得到保障;白酒企业广泛开展合作,实施战略整合,增强企业竞争力。加大对“五粮液”、“宜宾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、“中国白酒之都”区域品牌等大品牌的推广宣传力度,提升品牌影响力;申报“宜宾酒证明商标”。
塑造城市名片,建设产区品牌,着力提升“宜宾酒”市场形象,坚持举办中国白酒文化节,引导白酒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网络渠道,拓展产品市场。
发展 宜宾酒抱团发展
提升白酒业整体影响力
今年12月11日,宜宾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。这家由28家酒类企业抱团成立认缴股本金2.45亿元,是宜宾酒企在多年探索中找到的一个抱团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探索。宜宾将“宜宾酒”打造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白酒品牌,形成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的主力军。
这是宜宾白酒产业发展中探索出的新模式之一。为了提升宜宾酒业的整体影响力,宜宾将加大力度,按照相关要求,重点落实支持五粮液园区建设、快速打造“中国梦酒”品牌、强力推进“宜宾酒”地理标志及“宜宾酒”证明商标的使用推广和宣传工作等多项工作。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“五粮液”品牌建设,发挥五粮液的旗帜作用;快速打造“中国梦酒”品牌,确保中国梦酒发挥宜宾白酒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。